查看原文
其他

黛玉是宝玉的玫瑰花,但谁是启蒙的小狐狸? | 细读《红楼梦》

​于鸿雁 白楠茁 给孩子
2024-10-11

《红楼梦》不仅是中学必读书,也被列入了高考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。读红楼成为中学生应当完成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之一。 这么博大精深的一本书,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它的美妙呢?


比如,在《红楼梦》中,宝黛情是一条最重要的叙事主线,但是,出场时年少懵懂的宝黛,他们的情感是如何发展的?贾宝玉作为一个“爱博而心劳”的纨绔子弟,是如何发展出“弱水三千,但取一瓢饮”的情感认知?在这一历程中,又是谁承担了启蒙者的角色?


为了让中学生读懂这一点,在北京四中的“《红楼梦》文本细读”课上,于鸿雁、白楠茁两位老师独辟蹊径,引入了法国作家圣·埃克苏佩里的著作《小王子》,用小王子和玫瑰来比拟宝黛之间的关系,让学生通过类比去分析,贾宝玉情感历程中承担了狐狸这一启蒙者角色的人物和事件是什么,让红楼中这条最重要的感情线逐渐明晰。

清·孙温《绘全本《红楼梦》画册》


小王子、狐狸和玫瑰花

于鸿雁  白楠茁 

(《细读〈红楼梦〉——末世里的深情与荒唐》)


于鸿雁

北京四中高级教师,学校人文教育工作室核心成员,北京市骨干教师。

白楠茁

北京四中一级教师,学校年级组长,西城区骨干教师。


贾宝玉是一个特别懂礼的人。比如,第四十一回,贾母邀请刘姥姥游玩大观园,宴请刘姥姥时,

“不一时,只听得箫管悠扬,笙笛并发。正值风清气爽之时,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,自然使人神怡心旷。宝玉先禁不住,拿起壶来斟了一杯,一口饮尽。复又斟上,才要饮,只见王夫人也要饮,命人换暖酒,宝玉连忙将自己的杯捧了过来,送到王夫人口边,王夫人便就他手内吃了两口。”


饮酒要有气氛,值此良辰美景之下,“爽籁发而清风生,纤歌凝而白云遏”(《滕王阁序》),任谁都要畅饮一番,别说贾宝玉,连王夫人都想饮上一口。于是,“连忙”“捧”“送”“就他手内”,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宝玉和王夫人之间温馨、美好、和谐的母子互动。


第五十二回写道,

“宝玉在马上笑道:‘周哥,钱哥,咱们打这角门走罢,省得到了老爷的书房门口又下来。’周瑞侧身笑道:‘老爷不在家,书房天天锁着的,爷可以不用下来罢了。’宝玉笑道:‘虽锁着,也要下来的。’”


经过父亲的书房,要下马,这是对长辈的尊重。宝玉不仅记得清清楚楚,而且还很有慎独精神。“笑”字写出了宝玉对下人所言的理解,“虽”“也”则写出了其对规矩的坚守。

19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

再如,第五十四回,元宵节夜宴上,

“贾珍在先捧杯,贾琏在后捧壶。虽祗二人奉酒,那贾环弟兄等,却也是排班按序,一溜随着他二人进来,见他二人跪下,也都一溜跪下。宝玉也忙跪下了。史湘云悄推他笑道:‘你这会又帮着跪下作什么?有这样,你也去斟一巡酒岂不好?’宝玉悄笑道:‘再等一会子再斟去。’”


贾宝玉并没有恃宠而骄,反而更显谦谦君子的风度,有拳拳孝子之心。


第五十六回里写道,甄家四个女人来看贾母,见到宝玉后便“上来拉他的手,问长问短”,宝玉“忙也笑问好”。


这四个女人对宝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,而宝玉也极其懂事——“忙”和“笑”写出他见到客人时的热情。贾母的一番话正说出了大家族调养子孙辈的道理:

“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,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,见了外人,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。若他不还正经礼数,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。就是大人溺爱的,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,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,使人见了可爱可怜,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。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,不与大人争光,凭他生的怎样,也是该打死的。”


所以,贾宝玉不是嚣张任性的纨绔子弟,但他却每天被人骂着又痴又傻又呆,那么,他的痴和呆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?


首先,他见到好姑娘就想往自己家里拉。第十五回,在去铁槛寺的路上,对农户人家的二丫头念念不忘,

“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,料是众人不依的,少不得以目相送”。


第十九回,在袭人家,对袭人的穿红衣服的表妹赞叹不已,认为“怎么也得他在咱们家就好了”。


其次,内心活动极为细腻,体贴女儿极为周到。得知茗烟连与其相好的女孩的年龄都不知道时,他会感叹:

“连他的岁属也不问问,别的自然越发不知了。可见他白认得你了。可怜,可怜!”


见到红玉,想要直接将其留在身边使唤时,却会担心袭人寒心,又怕自己莽撞看错了人,所以一直犹犹豫豫,故而闷闷不乐,只坐着出神。在被热粥烫到后,不管自己是否受伤,要先问玉钏儿是否被烫到。在看龄官画蔷之时,不管自己也在淋雨反而提醒龄官避雨。因为金钏儿投井死了,所以五内俱伤。晴雯死后,见到芙蓉花,因为想起小丫鬟说晴雯可能做了芙蓉花神,便又喜又悲,开始为晴雯撰写诔文。当平儿被凤姐冤枉,打了巴掌后,他对平儿的照顾竟然比袭人还要细心精致,换衣、梳头、化妆、打扮,“色色想的周到”,一个擦脸的粉,宝玉都能说出道理来,实在是让人感叹。不仅如此,宝玉还亲自为平儿洗手绢、熨衣服。这些事情在常人眼里看来,自然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。

19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

第四十四回的题目是“喜出望外平儿理妆”,“理妆”的是平儿,“喜出望外”的是贾宝玉。为何喜?

“宝玉因自来从未在平儿前尽过心——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,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——深为恨怨。今日是金钏儿的生日,故一日不乐。不想落后闹出这件事来,竟得在平儿前稍尽片心,亦今生意中不想之乐也。”


贾宝玉在功名上不求进取,他另有一番本事。因为他是神瑛侍者,他的使命就是想办法让世间美好的事物和情感更长久,更丰满。


香菱的裙子被弄脏了,宝玉细心地为她想办法,还将斗草前采的夫妻蕙和并蒂莲挖坑掩埋起来。连香菱都说他:


“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。”


这个评价真准确!

19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

最后,多情总被无情恼。第五十八回,当他大病初愈,来到园中,看到杏花已落时,竟会想到

“能病了几天,竟把杏花辜负了!不觉已到‘绿叶成荫子满枝’了!”


古诗中本就多有伤春悲秋之情。但贾宝玉更进一步——他

“因此仰望杏子不舍。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,虽说是男女大事,不可不行,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。不过两年,便也要‘绿叶成荫子满枝’了。再过几日,这杏树子落枝空,再几年,岫烟未免乌发如银,红颜似槁了,因此不免伤心,只管对杏流泪叹息”。


宝玉先是不舍一树的杏子,继而从这一树的杏子想到刚刚择婿的邢岫烟,又从择婿想到嫁人,从嫁人想到生子,又从生子想到岁月流逝,青春不再,从而想到现在的红颜只怕难保,不免又伤了心。


有了以上三个方面的表现,贾宝玉又呆又痴又傻的特点算是定性了。


正如前文所说,这样的宝玉真是“于国于家无望”,他不在乎学业,不在乎功名,不在乎利益,他对身外之物仿佛全然无知,就如他对林妹妹所说:

“凭他怎么后手不接,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。”


按照那块顽石所言,它实现了愿望,真的是在富贵场温柔乡中“受享”来了。可是,他的“受享”中却有无尽的烦恼与忧伤,他的烦恼与忧伤全部来源于对美好生命的关怀与呵护,他会关注大观园中每一个可爱的女孩子,怜惜她们,理解她们。


这在一般男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,像贾琏、薛蟠、贾赦之流,女人对于他们,只是填补欲望和挥霍男权的工具。而宝玉却是生来的侍者,所以,他能够从春天的流逝中看到红颜的衰老,他能够从芙蓉的凋谢中预感到晴雯的死亡。

19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

第二十八回,当他听林妹妹唱《葬花吟》后,竟情不自禁地想到:

“林黛玉的花颜月貌,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,宁不心碎肠断!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,推之于他人,如宝钗、香菱、袭人等,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。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,则自己又安在哉?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,则斯处、斯园、斯花、斯柳,又不知当属谁姓矣!——因此一而二,二而三,反复推求了去,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,杳无所知,逃大造,出尘网,始可解释这段悲伤。”


这般百转千回,从一个女儿生命的归处想到了众多女儿生命的归处,从众多女儿生命的归处又想到自身生命的归处,继而又想到整个贾府的归处,最后均是“无可寻觅”四字。


最后只得自我排遣,想要不悲伤,须得抖落万千挂念方可,但有“侍”这一字,他又怎能脱身呢!因此,鲁迅先生说贾宝玉是“爱博而心劳,真是一点儿都没错。

19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

宝玉认为,自己生命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众姐妹守着他,看着他,让生命最美好纯洁的年华都凝定在他的身上。他深知生比死更重要,正如他和袭人讨论生死时所说:

“那些个须眉浊物,只知道文死谏,武死战,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。竟何如不死的好!”


纵然古往今来有不少伟大的人以死来维护信仰,坚守原则,但那些真正努力去实现理想而挣扎活下来的人却一样伟大,他们在现实中要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,他们要隐忍,要苟活,要在险恶中求生存,只为有朝一日能践行自己的信仰。司马迁在《报任安书》中说:

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”


人这一生,既然注定要有一死,那就要死得其所!要让自己受的苦难值得!司马迁怕的是“文采不表于后也”,贾宝玉怕的是眼睁睁看着年华老去,看着岁月荒芜,所以他说:

“我此时若果有造化,该死于此时的,趁你们在,我就死了,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,把我的尸首漂起来,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,随风化了,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,就是我死的得时了。”


他想要的是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,要的是“千红一哭,万艳同悲”,要的是用自己的死换来最深情的眼泪。


然而,这一切,却在与林妹妹的相守中悄悄地发生了变化。

19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

春风十里不如你



林妹妹眼泪不断,宝玉一般需要赔尽小心。二人之间的矛盾也并不难化解:宝玉请罪赔不是,就能和好如初。但也曾吵得天翻地覆,连贾母和王夫人都被惊动了。


第二十九回的回目起得好:“痴情女情重愈斟情”,“痴情女”自然指的是林黛玉。林黛玉自己都是承认这一点的:

“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,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?”


“痴子”是林妹妹给宝哥哥的又一个绰号,然而此处称对方为“痴子”,却恰恰印证了林妹妹送给宝哥哥的另一个称呼——“知己”。两个“痴子”走在一起,真可谓“痴心一片”、惺惺相惜了。


“痴心人”必然“情重”,这两个字也可看作是“秦钟”的谐音,而它们却又与“秦可卿”正反对举——“秦可卿”即“情可轻”一方面说人不能将情看得太重,世间最可看轻、最要看破的就是“情”字;另一方面说“情”乃是生命的底色,世间最难得、最恒久的就是一个“情”字。


宝哥哥与林妹妹偏偏就是一对“情重”之人,于是,误会便接二连三地发生了。


端阳节清虚观打醮,只因张道士要为宝玉提亲,便惹得宝玉万分不自在。以往都是林妹妹心里吃醋,今日却是宝哥哥心中不自在。一是怕妹妹误会,二是担心妹妹的身体。于是不去看戏,特地来看望妹妹。黛玉因怕他担心,犯痴病,便催他去看戏。这一催不要紧,倒将宝玉催伤了心:本来是要与妹妹说说体己话,解解心头的烦恼,没想到却换来林黛玉的一盆冷水。

清·孙温《绘全本《红楼梦》画册》


此处原文描写极为精彩,四段内心独白让人五脏六腑都为之颠倒曲折,一句

“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,但都多生了枝叶,反弄成两个心了”。


实在是将天下重情人的心结都写尽了。何为“误会”?不用心便没有“误会”,正是因为看重才会在意,在意才会多心,多心才会误会。宝哥哥从来不和宝姐姐吵架,不和湘云吵架,那是因为他欣赏她们的美好,但却很少将这美好与自己关联在一起。宝玉渐渐将自己的情感都集中到黛玉身上。黛玉也同样,对于她来说,世上只有两种男人,一种是贾宝玉,一种是贾宝玉之外的其他男人。


此次吵架和往日一样,由彼此担心对方而起。心意各有,却使得误会升级,使得彼此心里都有着无限的委屈,宝玉甚至为了表明心意,再次摔玉、砸玉,黛玉则气得将自己为宝玉结的穿玉的穗子剪坏,两下分明是绝交的态势。正是“求近之心,反弄成疏远之意”。


因此,当听到贾母说他俩“不是冤家不聚头”时,二人都如参禅的一般觉解恍悟,不由潸然泪下。后面的描述极为精彩:

“虽不曾会面,然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,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,却不是人居两地,情发一心!”


好一个“情发一心”,更显情重。


最后,自然是宝玉去赔礼道歉。这次宝玉是如何道歉的呢?第一步,明确关系。

“我知道妹妹不恼我。但只是我不来,叫旁人看着,倒像是咱们又拌了嘴的似的。若等他们来劝咱们,那时节岂不咱们倒觉生分了?不如这会子,你要打要骂,凭着你怎么样,千万别不理我。

19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

此段重点词是“咱们”,“咱们”与“他们”形成对比,意在表明自己与妹妹始终在一起的立场,而之前宝玉在与袭人论生死时,确实一口一个“你们”的。第二步,柔情战术。“又把‘好妹妹’叫了几万声”,也有的《红楼梦》版本此处写的是“几百声”,“几百声”和“几万声”并不是实指,主要还是体现宝玉认错态度之真诚。


林妹妹见到宝玉来,不禁数度流泪。本就有些懊悔,宝玉又主动来赔礼,但嘴里说出的话偏要绝情:

“你也不用哄我。从今以后,我也不敢亲近二爷,二爷也全当我去了。”


宝玉表态,要跟着黛玉去。明明是黛玉先说“我死了呢?”,引出了宝玉的一句话“你死了,我做和尚!”,可是黛玉知道这样的话对于宝玉和荣国府来说是禁忌之语,所以她赶紧批驳宝玉“想是你要死了,胡说的是什么!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,明儿都死了,你有几个身子去作和尚?”,宝玉也立即明白这话不够得体。


上有祖母、父母等长辈,小小年纪将死挂在嘴上,大为不妥,不吉,也不孝;此外,黛玉死,宝玉说自己要出家,这是生死相随的承诺,已有私定终身之嫌,不合礼制规矩,因而黛玉马上将自己与宝玉的几个亲姐姐亲妹妹放在一起,以洗清嫌疑。


其实,也不是只有和黛玉在一起时,宝玉才会谈到死亡问题。袭人被王夫人暗许为宝玉以后的妾室,宝玉得知后,很高兴,高兴的是这样袭人就不会再提回自己家的事情了。袭人心里是愿意的,不过她开玩笑,和宝玉说,哪有什么必须得跟着他的道理,如果是自己死了呢?宝玉便赶紧阻止了这个话头:

“罢,罢,罢,不用说这些话了。”

19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

虽不让袭人再说关于死的话,但宝玉却和袭人谈到自己对死亡的观点,以及对自己死去状态的设想。他说:

“趁你们在,我就死了,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,把我的尸首漂起来,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,随风化了,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,就是我死的得时了。”


在宝玉看来,如果自己的死亡换来的是“你们”的滂沱泪水,便算死得其所。


不过,这样的话他不会对林妹妹说,因为袭人是“你们”,宝玉和林妹妹是“咱们”。林妹妹就是贾宝玉的玫瑰花,是那朵小小的、娇气的,总需要小王子为她摘虫、浇水的玫瑰花。


法国作家圣·埃克苏佩里的《小王子》,讲述了一个来自遥远星球的小王子的故事。他是那个小星球上唯一的居民,他有一株玫瑰花,玫瑰花得到了小王子的精心照顾,小王子后来离开了自己的星球。当他在地球上看到了一片有五千朵玫瑰花的花园时,他惊诧而难过,因为他的玫瑰花曾经宣告过,自己是这个宇宙里举世无双的玫瑰花。

电影《小王子》剧照


小王子为此而趴在草丛里痛苦的时候,他遇到了狐狸。狐狸告诉他何为驯化,如果你把我驯化了,我们就彼此需要了。对我来说,你就是独一无二的。对你来说,我就是独一无二的了。一个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能够遇到启蒙者,那是一件美妙而幸运的事情。小王子的生命启蒙者便是狐狸。


宝玉生命中的狐狸角色又是什么人来承担的呢?


比如,龄官。龄官是当年兴建省亲别墅后从苏州采买来的小女伶,小女伶共十二人,她是其中之一。这群小女伶被安排在梨香院里,每日里学习练唱,遇到节庆之日需要她们演出时便为荣国府上演剧目。

清·孙温《绘全本《红楼梦》画册》


宝玉对龄官并不熟悉,他们第一次真正相遇是在第三十回,这一回的回目是“龄官划蔷痴及局外”,宝玉先是在王夫人那里与金钏亲近被发现,导致金钏被赶出贾府,宝玉当时早一溜烟跑走了,进入大观园,在蔷薇花架那里听到哽咽声,偷眼看去,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,一遍一遍画写着“蔷”字,直到大雨袭来。


第三十六回,宝玉闲来无事,听说小旦龄官唱《牡丹亭》最好,便来梨香院,发现龄官便是五月里盛暑之时蔷薇花架下痴画了成百上千个“蔷”字的人。龄官不仅躲避宝玉的亲近,而且拒绝了宝玉听曲的要求。恰巧贾蔷来到梨香院看望龄官。宝玉先看她痴画,又在梨香院中见到了她与贾蔷的痴缠吵嘴,

“宝玉见了这般景况,不觉痴了,这才领会了划‘蔷’深意。自己站不住,便抽身走了”。


宝玉为何而痴?他从龄官和贾蔷的争吵中领悟到了什么?宝玉痴痴地回了怡红院,痴痴地对袭人说:

“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,这就错了。我竟不能全得了。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。”


从而更是暗伤:

“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?”

19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

宝玉原本渴望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泪,此后他开始意识到,为自己洒泪者终究只会有一个人。而且宝玉也逐渐领悟到,只要一人为自己洒泪就已足够,宝玉开始对情感归属有所追求。


随着宝黛情感上逐渐心意相通,黛玉和宝玉的争吵减少了,甚至二人之间的话语也少了,然而他们的知音之感却更加令人动容了。


又是一个春天,众姐妹传看一首桃花诗,此时诗社已经散了一年,湘云说,诗社春天再兴,主生盛,又有一首这么好的桃花诗,提议将海棠诗社改为桃花诗社。宝玉忙着要看诗,大家让宝玉猜是谁做的,宝玉看完这首题为“桃花行”的古体诗,

“并不称赞,却滚下泪来。便知出自黛玉,因此落下泪来,又怕众人看见,又忙自己擦了”。


尽管宝琴调笑,争抢此诗的作者,但宝玉深知,“泪眼观花泪易干,泪干春尽花憔悴”,这样的哀音也只有林妹妹这种曾经离丧之人方能写出。“滚下泪来”,这是宝玉读黛玉诗作情不自禁的反应,可见宝玉对黛玉的爱怜深入骨髓。


他们越来越明白彼此的缘分和心意,也越来越清楚这世间有很多事是拗不过去的,不是一个“情”字就可以解决的。既然你流泪,那我便暂且陪你流泪。


第九十一回,宝黛二人再次借机明确彼此的心意。

“宝玉呆了半晌,忽然大笑道:‘任凭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饮。’黛玉道:‘瓢之漂水奈何?’宝玉道:‘非瓢漂水,水自流,瓢自漂耳!’黛玉道:‘水止珠沉,奈何?’宝玉道:‘禅心已作沾泥絮,莫向春风舞鹧鸪。’黛玉道:‘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。’宝玉道:‘有如三宝。’”


简单做个解释——宝哥哥说:妹妹你放心,春风十里不如你!林妹妹说:我要是如春风一般走了呢?宝哥哥说:你已经进入了我的世界,要走也要把我带走。

19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

《红楼梦》中的贾宝玉既是那块顽石,又是那位神瑛侍者——既是红尘中的受享者,也是情感里的觉迷者。


贾宝玉最后考中了进士,但却俗缘已毕,了断了此生此世。最后用探春的一句话作结:

“大凡一个人不可有奇处。二哥哥生来带块玉来,都道是好事,这么说起来,都是有了这块玉的不好。若是再有几天不见,我不是叫太太生气,就有些原故了,只好譬如没有生这位哥哥罢了。果然有来头成了正果,也是太太几辈子的修积。”


那块石头不是想知道自己的“奇处”在哪里吗?以上全部,都是它的“奇处”! 


阅读问题 


先读一段原文,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。


“宝玉道:‘妹妹这两天可大好些了?气色倒觉静些,只是为何又伤心了?’黛玉道:‘可是你没的说了,好好的我多早晚又伤心了?’宝玉笑道:‘妹妹脸上现有泪痕,如何还哄我呢。只是我想妹妹素日本来多病,凡事当各自宽解,不可过作无益之悲。若作践坏了身子,使我……’说到这里,觉得以下的话有些难说,连忙咽住。”(第六十四回)


宝玉咽住的是哪些话?

这些话为什么难说? 


阅读推荐 


1.《小王子》,[法]圣·埃克苏佩里

2.《报任安书》,司马迁


《小王子》

作者:(法)圣埃克苏佩里,李玉民 译

人民文学出版社

2018年04月 

《细读〈红楼梦〉——末世里的深情与荒唐》

于鸿雁、白楠茁著

活字文化 策划出品

教育科学出版社

2019.11

🔚

北京四中于鸿雁:人文素养与整本书阅读

贾政:被误读与忽视的大家长 |  细读《红楼梦》

北京四中《红楼梦》阅读课,怎么帮学生破除“人名恐惧症”?

薛蟠:不只有一面的“呆霸王” | 细读《红楼梦》

北京四中王志彬:鲁迅怎么就成了中学生的“噩梦”?

北京四中特级教师:“我最怕,人们活着不追求童话的幻想”

北京两大中学名师:不读书语文考不过120!这个高考魔咒怎么破?

整本书读《红楼梦》,凝视自己的青春与成长

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:如何整本书阅读《乡土中国》?


给孩子



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“给孩子”系列

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,

持续"给孩子一部好作品"。


微信公众号ID :tochildren

转载:联系后台 | 入微信群请加:missfanyi

   点击文末"阅读原文",点亮更多精彩!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给孩子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